媒体关注
公司新闻 媒体关注 行业动态 图片新闻 专题聚焦
媒体关注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 正文
《山西日报》:守匠心 谋创新——走进平阳重工技能大师工作室
来源:山西日报     日期:2024-08-31    字体:【大】【中】【小】

  编者按:8月27日,《山西日报》以《守匠心 谋创新——走进平阳重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题,对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无忧国际welcome23335子公司平阳重工依托劳模(职工)/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科技创新以及高技能人才培养等工作进行了深入报道。

  一起来看全文。






董鹏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

肖顺峰职工创新工作室

平阳重工外景。本栏图片均由本报通讯员摄

  近70年来,先后研制生产了多种型号更新换代的产品,不断填补国家空白,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获评中国煤炭机械工业50强企业、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双十佳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西省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中国船舶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平阳重工)的荣誉墙,诉说着过往的光辉历史。
  “在公司的发展史上,敬业奉献能力强、干事创业有担当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始终是支撑我们发展进步的宝贵财富。”平阳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聂秋社说。
  近年来,平阳重工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多措并举加大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引领、创新、辐射、示范作用,以劳模(职工)/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为依托,开展劳动竞赛、技能竞赛、“五小”竞赛、职工技能创意比赛、“名师带高徒”等活动,发挥好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关键技术攻关、技能传承创新以及传道授业解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企业培养了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队伍,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
  造精品装备 创优质品牌走近一台普普通通的车床旁,平阳机电制造公司尖刀班班长董鹏正在加工零件,他沉浸在那0.005mm以内的工件壁厚差中,不断摸索改进。经过近三个月的工艺攻关试验,在无数次失败中,董鹏终于将该成品的合格率由60%提高到了95%以上,仅此一项,每年为公司节约费用150余万元。他以精湛的技艺、匠心的品质,在普通的车工岗位上,做出了骄人的业绩,他的多项新材料加工工艺参数、加工刀具的设计和刃磨注意事项,成为平阳重工同类材料工艺编制规范。
  “精益求精的态度+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成功,没有什么捷径。”董鹏说。“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车工特级技师”等荣誉,是对他三十余年如一日不懈追求工匠梦的最高褒奖。
有人说,董鹏是天生的“大师”。一些型号产品研制之初,许多特殊材料、形状复杂的零部件久攻不下,董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虚心请教专家,查阅各种资料,并在车床上反复试制,验证各种方案可行性。凭借执着的努力加上精湛的技艺,董鹏最终攻克了多个关键零部件的加工难关,为各型号产品的成功研制作出了贡献,他创新采用的诸多先进操作法更是被同行们誉为“董氏加工法”。
  2013年,“董鹏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成立了,他带领这支集合了平阳重工技能人才、技术骨干的创新团队,挖掘员工中的绝招、绝技、绝活,推广先进操作法,掀起创新热潮。团队先后攻克了高硬碳硼复合材料、薄壁筒形外壳体、斜轴、减震环等60余项产品加工难题,创造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达1000余万元。2018年1月,在山西省“五小”竞赛成果精品展上,工作室团队的创新成果《钩头表座的设计及应用》《中轴高精度对称扁的铣削加工方法改进》赢得了同行专家的一致称赞。2020年,董鹏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命名为国家级工作室,成为公司一张亮丽的“国字号”创新名片。
  董鹏十分重视对年轻人的技能培养,他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加工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班组里的每一个徒弟他都手把手带、面对面教。董鹏培养出的徒弟中,如今已有5名“三晋技术能手”、9名高级技师、15名技师,有4人成长为岗位能手或班组长,成了平阳重工的骨干力量。
  董鹏说,“工匠”是这个时代的气质,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基础。他的追求,就是能做这样一个“工匠”。作为工作室带头人,他将继续坚守本职岗位,在装备制造生产一线贡献自己的力量。
  做卓越工匠 铸精密之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在平阳精密制造公司王永军的身上有着深刻的诠释。瞧,一连串密密麻麻的程序编码正在快速地输入车床内,车间几台老式数控车,在他的改造下奇迹般“复活了”。他利用立方氮化硼车刀高速切削的加工方法,不但简化了操控难度,而且将产品加工效率提高了20多倍。公司各种数控加工中心,不论是日本的、韩国的、美国的、德国的,他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不厌其烦地耐心钻研,掌握其性能及特点。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设备也是有灵性的,只有操作者和它达成高度统一,成为一体的时候,才能加工出完美的产品。”王永军这样说。多项科研重点项目在他的潜心研究下,一个一个被攻克。“山西省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是他辛勤付出换来的荣誉。
  作为一直扎根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王永军创造了“内外支撑法”“车铣结合法”“递进层切法”等十几项先进操作法;平均每年解决技术难题及加工瓶颈20多项,完成本工种高、精、尖生产任务60余项;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篇;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五小”成果8项;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先后培养徒弟20多名,现都已成为公司技术骨干……
  2020年,以王永军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揭牌成立。在他的主持下,平阳精密制造公司一大批“有匠心、有匠技”的青年员工会聚到了一起,他们注重机械加工的工艺研究和效率提升,解难题拓瓶颈,先后针对高精度薄壁类零件易变形、数控加工高温合金切削参数参差不齐等方面难题进行技术攻关,并提炼总结形成成熟的解决方案应用到生产实践,为公司打造精密机械加工核心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以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依托,开展本行业领域专题讲座120多个学时,培训人员3000多人次。
  在王永军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先后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总结先进操作法16项,8名骨干获得“三晋技术能手”“国防技术能手”等称号。
  筑精品工艺之根,夯人才队伍之基。王永军和他的工作室始终围绕“攻关、传艺、创新、交流”四个职能发挥作用,为推进公司创新发展提供澎湃的工匠源和创新力。
  汇聚创新力 巧手筑未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是平阳液压机械公司肖顺峰的座右铭。他扎根一线生产27年,对激光熔铜熔覆产品相关技术有着独特见解,创造了多项先进加工方法,解决了立柱千斤顶返修难题,提出的“珩磨头连接器结构改进”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多年来,凭借娴熟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他精准控制液压件生产中的质量关键点,组织攻关液压件新产品,出色完成了多型号液压件工艺研究和加工生产任务。
  “创新是一个不断突破的过程,遇到问题你只要想办法去解决,就一定能够找到方法。”肖顺峰如是说。
  2019年由平阳液压机械公司12名技术技能人才组成的“肖顺峰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他们围绕解决液压件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加工技术问题,组织攻关工艺改进方案,先后完成了产品变形问题及辅具改进、熔铜产品的加工方法提升效率、缸筒加工工艺优化及刀具改进等攻关课题。肖顺峰乐于施教、精心育栋,积极发挥技能传承,做好以师带徒工作。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平阳液压机械公司多名青年员工在省市级技能大赛中斩获奖项,徒弟张国栋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创造了“内外交替切削法”“优化刀轨提高精度控制技术”等多项先进操作法,并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肖顺峰本人更是“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的获得者。
  梦想是走向未来的动力。肖顺峰正带领他的团队勇于担当,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用匠人巧手追逐梦想,共筑平阳美好未来。
  秦雪峰职工创新工作室、吴俊职工创新工作室、田怀海职工创新工作室、李建波劳模创新工作室、蔺杰职工创新工作室、王金强职工创新工作室……截至目前,平阳重工已相继建成9个劳模(职工)/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其中1个国家级工作室、4个省级工作室、2个市县级工作室、2个公司级工作室,致力于形成职工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造潜能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为建成创新型企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为企业生产一线的创新集体,公司将继续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作用,辐射带动一批本领过硬、创新能力强的技能人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平阳重工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怀奇说。
本报记者郭宁 本报通讯员兰瑞芬

  记者手记
  聚人才集巧匠 共成长同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作为一家老牌国企,成立于1955年的平阳重工,在积极开展劳动竞赛、技能竞赛、“名师带高徒”等活动的同时,大力推动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让表现突出的高技能人才或能工巧匠依托企业,搭建载体,以以师带徒等方式大力培养技能人才并开展技术攻关,推动技术进步和解决关键性技术难题,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些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的渠道,为生产一线技术工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而技能人才则以技术创新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助力企业和人才的双向奔赴,实现了公司与个人共成长、同发展。

来源:山西日报